丹霞山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2011-09-16 10:08

        巴西利亚当地时间2010年8月1日18:03分(北京时间8月2日05:03分),中国丹霞世界自然遗产横空出世。广东丹霞山、湖南崀山、福建泰宁、贵州赤水、江西龙虎山、浙江江郎山榜上有名,共同成为中国的第8项世界自然遗产。 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经过激励的辩论,世界遗产委员会21个成员国的其它20个成员绝大部分发表支持意见,认为中国丹霞符合世界遗产第七、八条标准,同意中国丹霞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中国丹霞申遗工作于2006年7月提出,年底正式启动。在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直接领导下,湖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承担了六省的牵头和联络工作,各地政府和提名地管理机构开展了大量积极有效的推进工作。在国内外专家的指导下,申遗工作一路披荆斩棘,连连闯关。2009年1月,中国丹霞项目经过中外专家论证,在全国多家申报单位中脱颖而出,经国务院批准,成为中国政府世界自然遗产2010年提名项目提交联合国世界遗产中心。随后,各提名地在《实施世界遗产公约操作指南》指导下,积极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2009年9月,世界遗产中心委托技术咨询机构世界保护自然联盟(IUCN)对中国丹霞提名地进行了实地考察评估,中国丹霞项目以其突出的遗产价值和良好的保护管理水平得到了评估专家的高度评价,最终在本届遗产大会上表决通过。

        在整个过程中,丹霞山申遗工作得到了广东省和韶关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并在政策和资金上大力支持,使得丹霞山的申遗工作得以踏实有效地推进。特别是2009年资助召开了第一届丹霞地貌国际学术讨论会,邀请了30多位国际知名专家到会,对于国际学术界认知丹霞、支持丹霞申遗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作为丹霞地貌命名地和研究基地的丹霞山,为中国丹霞申遗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中国丹霞入选世界遗产,标志丹霞地貌这个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地貌学“国粹”真正实现了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得到国际社会的最高认可。 据中国丹霞申遗专家组组长、中山大学教授彭华介绍:“与以往的自然遗产不同,丹霞是中国的‘国粹’。以中国丹霞系列提名的方式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意义,远远胜过任何一个点的申报。不仅是一次有多个点入选,更重要的是被列入了一种在中国土生土长的地貌类型。” 丹霞地貌是一种形成于内陆盆地厚层红色砂砾岩之上,以赤壁丹崖为特征的地貌。由已故著名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冯景兰和陈国达教授于20世纪20-30年代在广东韶关丹霞山命名,并在中国发展起来的一个特殊地貌类型,被称为中国的“国粹”。经过80多年的研究,中国已发现并被证实的丹霞地貌已达800多处。广泛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湿润区,温带湿润-半湿润区、半干旱-干旱区和青藏高原高寒区。

        中国丹霞申遗提名按照地貌发育的典型性、区域的连续完整性、生态环境的原生性、地貌景观的优美性、研究程度的深入性和管理条件的可行性原则,选择了亚热带湿润区丹霞地貌的杰出代表,构成了一个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景观类型的完整系列,具有全球意义的突出普遍价值。


查看全部